文/夏小忧
图/网络
周末看了部非常温情的电影——《海蒂和爷爷》,这部电影是根据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·斯比丽的小说《海蒂》改编而成的,人物不多,剧情也并不复杂,但却温暖、治愈,轻易打动了无数人,豆瓣评分高达9.1分,口碑炸裂。
《海蒂和爷爷》主要讲的是小女孩海蒂的故事。海蒂很小的时候,父母就双双去世了,只剩下年幼的她无依无靠,还好被姨妈收留了下来,海蒂跟着姨妈生活了五年,后被姨妈送至阿尔卑斯山,让她去找住在山里、素未谋面的爷爷——大家眼中的怪老头。
海蒂的爷爷性格孤僻、离群索居、从不跟其他人交流、独自居住在山中的小屋里,因此被山里的村民看作是怪人,甚至还有人造谣说他曾经杀过人......然而海蒂却选择了无条件相信爷爷,并慢慢用自己的纯真和善良融化了爷爷冰山般的心,爷爷终于卸下心防,决心和孙女海蒂相依为命。
不仅如此,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日子里,海蒂还跟放羊男孩彼得成为了好朋友,两人常常一起玩耍,一起嬉笑,朝夕相处中缔结了深厚的友谊。可是好景不长,后来海蒂被再次出现的姨妈卖到一个有钱人家,做富家小姐克拉拉的玩伴,克拉拉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,之后便无法行走,只能被困在家中,因此终日郁郁寡欢,直到海蒂的到来,克拉拉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笑容。
因为海蒂的乐观、开朗、自信和善良,不仅小姐克劳拉喜欢跟她做朋友,就连家里的佣人、私人教师、甚至克劳拉的奶奶都忍不住喜欢她。论身世,海蒂明明是他们当中最不幸的那一个,可偏偏她却活得最阳光、最有感染力,连带着把她身边的人都影响得积极、乐观。
说到这想起高晓松说过的一句话:“最实用的教育,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里随遇而安。”海蒂人生的开端,无疑是不幸的,但她却用随遇而安的好心态、给了自己一个最棒、也最快乐的童年。看电影的过程中,我忍不住思考,如何才教育出海蒂这样的孩子?
相信不止是我,几乎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可以把孩子养育好,只是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苦于找不到正确的方法,下面分享几个优质父母必备的养娃准则:
01 给孩子足够多的鼓励
曾在《用得上的心理学》一书中看过一个故事:
心理学泰斗、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,1856年出生在一个极其贫穷的犹太人家庭,他出生的时候,有一位老者对他的母亲说,这个孩子的成就会震惊全世界,母亲对此深信不疑。弗洛伊德的家里很贫穷,但老者的话时刻提醒母亲,因此弗洛伊德成为家里最受宠的孩子,家里唯一的一盏油灯是给他晚上读书和学习用的,弟弟妹妹都没有这样的待遇。。
正是基于这种无条件的爱和鼓励,让弗洛伊德的天资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。后来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维也纳医科大学,更不用说他后来再心理学界和临床心理治疗上的卓越贡献了。
弗洛伊德真的是注定震惊全世界的“天选之人”吗?其实未必,心理学上把这一现象称为“皮革马利翁效应”,说白了就是:热切的期望对于实现目标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。长期对孩子予以积极的期望和信任,孩子往往能够让预言成真。
不仅是皮革马利翁效应,包括后来的罗森塔尔效应,都用一个又一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:对孩子抱有美好的期待,发自真心地相信他们,提供他们需要的环境,就会有助于孩子发生惊人的改变。
《海蒂和爷爷》中有一幕最为打动我,当海蒂怯生生地说出那句:“我想写故事”时,那些回答“我要当牧羊人”“我要当铁匠”的同龄人集体嘲笑着她,克劳拉奶奶知道后,送了海蒂一支笔、一个本子,她告诉海蒂:“你可以写自己的故事”,海蒂沮丧地告诉奶奶:“他们都嘲笑我。”
奶奶笑笑说:“他们笑话你,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。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使你感到快乐,那就去做吧,不要管别人说什么。”遇到这样睿智、爱鼓励人的奶奶,谁能说不是海蒂的幸运呢。
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底气,就是永远站在他身后,坚定地给以他鼓励。
02 允许孩子犯错和受挫
女儿学习走路的那段时间,我整天都紧张兮兮的,特别担心她会磕了碰了,所以时时刻刻都要让她待在我的眼皮子底下,就连摘菜都从厨房转移到了客厅和房间,只为了随时给学着走路的她以援助。
可能是自己保护措施做得太好了,一段时间下来,女儿一次都没摔过,但快过周了却还没学会自己走路,只敢扶着墙慢慢移几步,让她松手就大哭。
倒是朋友家的孩子,跟我女儿差不多大,十一个月的时候就能自己走了,我一问才发现问题出在哪,朋友秉着“学走路哪有不摔跤的”原则,把家里危险的东西收了起来,然后就该干嘛干吗,放任小妮子在客厅自学成才,结果没几天就把走路这门技术活学会了。
其实不只是学习走路,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磕磕碰碰再所难免,我们不可能永远第一时间替孩子扫除障碍,只有允许孩子自己去摸索,去犯错、去受挫,他们才能更快地摸索到克服难题的方法,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。
而我们要做的,就是远远地看着他,在必要的时候施以援手,就已经足够。
龙应台说过: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谓父女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。
只有在年幼的时候允许他们犯犯错、受受挫,所积攒探索这个世界的勇气和能力,未来目送他们去外面的世界时,我们才能真的放心不是吗?
03 不要急于改变孩子的“感受”
亲戚家有个小孩特别害怕上幼儿园,每次回家都说同学都不喜欢他,他也不喜欢跟他们玩,有一次聚一起吃饭,我打趣儿地问了问他:“幼儿园是不是很好玩啊?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玩。”他头也不抬地告诉我:“不好玩,他们都欺负我。”
我还没想好怎么接话,孩子妈就抢答道:“别听他瞎说,他就是想在家玩,不想去上学。”
后来他妈才知道,儿子的同桌是个混世小魔王,最爱干的事就是欺负同学玩,而作为同桌的他则被欺负得最惨,这也是他说自己不喜欢上学的原因。
《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》告诉我们,家长在没有弄清楚的感受,轻易就否决了孩子想要说出口的话,这种强行改变孩子感受的行为,只会向他们传达一种意思,那就是:他的那些感受都是错误的。
明明是一个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好机会,却生生被父母亲手拒之门外了。其实,面对孩子的感受,我们要向克劳拉奶奶学习,问清楚孩子的真实感受,以及感受之外的具体原因,只有真正了解孩子,承认他们的感受没错,我们才能帮助孩子学习和操练解决问题的技能。
04给孩子指明方向
电影里,海蒂的爷爷一开始是不同意海蒂去上学的,原因是觉得下山太危险了,为了保护海蒂,他干脆让海蒂留在家里,哪里也不去。可是后来,当爷爷发现了海蒂对上学的渴望时,爷爷尽管担心,还是同意了海蒂上学的请求。
其实海蒂之所以想要去上学,还要归功于克劳拉奶奶,奶奶告诉她,“上学读书可以认识很多的字,这样以后你就可以自己看故事书了。”克劳拉奶奶的话给海蒂指明了方向,让她知道为什么要去上学、为什么要去读书。
《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》指出,有效管教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要直截了当、有理有据地告诉孩子,哪些事该做,哪些事不该做,以及为什么。
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他们希望孩子应该怎么做,那么,孩子就会用自己的想法填补行为的空缺,通常,这些想法不会带来好结果。
就像海蒂,如果克劳拉奶奶没有告诉她上学的好处,她肯定会选择继续在山间玩耍,而不会乖乖去上学。这就是给孩子指明方向的重要性。
孩子之所以为孩子,就是因为很多方面的能力尚没有发育完全,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还没有办法做出更好的选择,这时候为人父母的我们,就要充当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,带着他们不偏不倚地前进。
“个体心理学”创始人阿德勒在《儿童的人格教育》一书中写道: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而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至于童年。
愿我们都能给予孩子一个幸运的、可以用来治愈一生的童年。

海蒂和爷爷Heidi(2015)

又名:飘零燕(港) / 海蒂 / 阿尔卑斯山少女海蒂

上映日期:2019-05-16(中国大陆) / 2015-12-10(德国)片长:111分钟

主演:阿努克·斯特芬 布鲁诺·冈茨 昆林·艾格匹 安娜·申茨 伊莎贝尔·奥特曼 莉莲·奈福 彼得·杰克林 克里斯托夫·高格勒 丽贝卡·因德穆 莫妮卡·古布瑟 阿瑟·比勒 玛丽埃塔·耶米 彼得·洛迈尔 卡塔琳娜·舒特勒 杰拉·哈斯 迈克尔·克兰茨 劳拉·帕克 马库斯·赫林 马克西姆·梅米特 汉娜洛蕾·赫格 

导演:阿兰·葛斯彭纳 / 编剧:约翰娜·施皮里 Johanna Spyri/佩特拉·比翁迪娜·沃尔普 Petra Biondina Volpe

海蒂和爷爷的影评